放射影像检查作为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方法,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求放射科技师在做好原有放射防护措施的同时,还应学习传染病防护、隔离、消毒等制度,熟练掌握院内感染管理知识,确保在进行放射检查时,既能做好自身和患者的放射防护,又能做好院内感染防护。
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因使用防护用品而出现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防护措施。在评估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应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具,使用长效抗菌材料、泡沫敷料进行预防,在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的同时提高使用舒适性。
目的:临床治疗中静脉治疗血管通道是患者治疗及护理用药的主要途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治疗过程中保障静脉治疗通道安全,保障静脉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高效预防交叉感染尤为重要。方法:基于国内外静脉治疗规范标准和专业技术要求,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在COVID-19疫情防控时期,形成静脉治疗通道风险防控管理的相关建议,推荐从静脉治疗护理的高风险环节识别、防控措施等全过程预防静脉治疗患者经由静脉输液通道的交叉感染。结果:提出静脉治疗护理高风险环节的识别、防控原则及防控要点,规范消毒、穿刺、导管维护等技术流程。结论:针对静脉治疗的关键环节,加强风险防控与管理,为确保有效治疗与...
任何场域中的秩序都受多种制度影响,应从多重制度逻辑及其相互作用中解读制度变迁。疫情防控背景下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冲突治理的一个缩影,党和国家的调处制度和实践行为深受三种制度逻辑的影响,即国家制度逻辑、地方制度逻辑与社会基层逻辑。三种制度逻辑在疫情防控的四个阶段呈现出渐进式融合态势,在动态互动中重构了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社会冲突治理制度。社会冲突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冲突治理的制度化,而疫情防控期间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制度化、法制化调处方式的自觉运用,有力地推动了这一进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急诊观察室主要收治病情相对较重,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按照医院相关管理规定,急诊患者需排除病例后才可进入观察室留观,但急诊观察室存在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病源复杂、患者滞留时间长等交叉感染高风险因素,又因其他疾病就诊的潜伏期患者进入观察室留观,会造成院内感染。因此,为最大程度降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保证患者及家属和急诊科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急诊观察室结合自身情况,在人员管理、环境管理、物资管理及教育培训上采取了一系列应急管理措施,以保障急诊观察室良好运转,且未出现交叉感染病例。
同质化的心肺物理治疗教育是确保物理治疗师在全国范围内提供高质量心肺康复临床服务的重要前提。然而,不同院校的心肺物理治疗课程设置却存在着显著差异,这直接导致物理治疗毕业生在从事心肺康复临床工作中表现出参差不齐的能力。互联网和各种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之间的围墙,引发了继续教育模式的革命性变化。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发起,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联合主办的"心肺物理治疗教育云论坛"旨在解决心肺物理治疗教育同质化的问题,本文就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校开展了全方位的线上教学。财务管理作为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做好现阶段的线上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几个星期的实践教学,我们摸索出一些值得借鉴的线上教学经验,希望对今后的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目的探索联合救治模式下,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中应急护理管理的方式和效果。方法通过对病房环境、医疗条件、患者病情和护士结构现状进行评估后,对武汉市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的隔离病房采用联合救治模式进行护理管理。通过重构三级责任制护理管理,进行护士优势组合排班、多形式规范培训、"两手准备"保障物资供应、"双保险"供氧、落实网格化督导防控措施等方式对隔离病房实施应急护理管理。结果在医护人员的紧密合作下,联合救治模式开展顺利。2020年1月27日—3月15日,病房共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97例,治愈出院84例(86.59%),病死1例(1.03%)。无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交叉感染发生。结...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开始蔓延,疫情给各高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我国卫生事业后备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就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特殊时期完成医学本科教育做初步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教育部要求高校推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文章针对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就本次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与体会进行了概述,期望对疫情防控期间导师的应对和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