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发大规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焦虑和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我们结合华西"阳光医院"实践对1例惊恐障碍的武汉方舱医院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心理援助,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面对面认知行为疗法、肌肉渐进性放松治疗以及放松团体治疗和心理相关知识培训,并进行跟踪随访,来访者焦虑等症状明显改善。
该文总结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之初、疫情发展中以及后疫情时期3个阶段,分别采取的"三重构"战备动员、"三早"策略精准救治重症患者、"三有序"推进医院恢复正常运行等主要应对举措。并对疫情后我国综合性医院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建议针对此次疫情中暴露出的短板,不断强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早期预警、综合救治、高水平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区域引领、协同创新等方面作用。
背景目前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医疗能力培训教学安排缺乏需求证据支持。目的为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培训制定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计划。方法 2019年11—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中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5名全科医生进行全科培训需求内容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全科医学基本技能、全科医学其他技能、全科医学临床操作4部分37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10级评分法,并根据条目需求评分设置优先等级。结果按条目评分≥9分的全科医生人数占比从高到低排序,在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部分,需求最高的是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急性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关于超短波透热疗法(ultrashort wave diathermy,USWD)治疗COVID-19,目前有康复诊疗共识建议采用,也有专家共识并未推荐。由于COVID-19的致病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相关研究较少,因此该文总结了USWD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研究证据及可能机制,进而探讨USWD治疗COVID-19需要考虑的因素。该文认为,在获得高质量的研究证据之前,在对COVID-19的发病机制与疾病发展认识有限的情况下,应谨慎使用USWD治疗COVID-19。为USWD治疗COVID-...
既往研究表明康复治疗能缓解肺炎的临床症状,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功能及生活质量。该共识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文献与前期实践,就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康复评定、自我防护、康复目标、康复方案、终止治疗指征、营养支持及心理康复,在专家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传播性强,人群普遍易感~([1-2])。截止日前,新冠肺炎累计感染逾7万人次,其中重症患者占20%左右~([3])。武汉是疫情暴发地和患者聚集地,由于感染患者人数多,医疗资源有限,因此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一调配,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派出3.2万余名医护人员进行援助,其中1.1万余名为重症专科医护人员,占全国重症医疗人力资源的10%~([4])。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疫情救治工作的重点人群,及时的救护和精准的诊疗,配备足够数量的重症专科医护人员,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从而降低
以《食物资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将高等院校研究生的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在课程组员建设、课程内容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研究生的专业教学中,为自然学科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针对四川大学应对疫情开展的化学类专业线上课程实施情况,探究其更加有效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通过对师生的调研和反馈,提出现阶段线上教学面临的难点与挑战:课堂互动与讨论不流畅、线上教学工具及开展方式繁多、化学实验课程不配套。因此,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将统筹线上教学平台,增强课堂互动效果,启动"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质量。
中国医疗队伍的人才储备欠缺制约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高中生作为医学教育招募的主体,其报考数量和质量极大地影响着医学生及未来医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针对中美两国医生培养体系及高中生了解医学相关知识途径的差异,提出吸引最优秀的高中生报考并投身于医疗事业,实现优秀医学后备人才的储备,进从而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医疗的均质化。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2月,横断面多中心调查北京、武汉、成都三地的3所定点医院、1所方舱医院及1家发热门诊参加抗疫工作的998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皮肤现状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有93.39%医护人员发生皮肤损伤,并呈区域性发生。发生例数前3位为浸渍(623名)、过敏性接触性皮炎(588名)、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574名)。不同年龄、职业、单次/总工作时间、皮肤防护频次、皮肤防护岗前培训的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次/总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