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是多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或常见并发症,但目前对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病因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仍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依据,在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7个方面达成共识,并形成陈述意见。该共识为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政府应急管理需要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大数据填补了突发疫情相关信息的认知缺口,回应了政府疫情研判、应急管理、保障民生的需要,发挥了重要价值。为了应对疫情防控中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数据共享、数据整合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障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解决好数据信息共享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张力、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的争锋、数据整合与数据碎片的矛盾等突出问题。未来可以通过搭建规范的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整合疫情防控大数据使用规范和完善疫情防控大数据法律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大数据应用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这一科学制度体系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应对疫情的根本保障,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抗击疫情的最大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防控疫情的价值诉求,多种治理手段共筑防控疫情的效能优势,休戚与共的中国精神筑起防控疫情的精神支撑。中国疫情防控中的实际效能彰显我国制度优势,使我国制度自信更有底气。
本文对防抗新冠肺炎疫情所采取的限制公民隐私权利的措施进行合宪性论证,并反思防控抗疫中不合理限制公民隐私权利的问题且提出三点建议,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优化防疫策略和措施,实现合法合理防疫。
我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始发于湖北省武汉市并波及全国,其中社区与居家成为防控关键。本文基于循证原则,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社区与居家防控提出推荐意见,包括社区人员的评估初筛排查、风险识别与分类、居家医学观察或日常生活感染防护规范以及社区机构、生活小区网格化管理等,旨在推动公共卫生与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及水平的进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中,社区成为阻击疫情的前沿阵地。通过发挥联系到户、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全面落实的网格化管理优势,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得到了保障,网格化管理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成就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抗疫的及时精准服务。提示我们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嵌入到社区网格中运行,可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科学性、整体性、精准性、可行性和时效性。
目的系统评价2009年H1N1全球大流行期间感染孕产妇和儿童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涉及2009年大流行期间H1N1感染孕产妇和儿童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从200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7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描述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纳入33个研究,包括儿童感染944例(含新生儿5例),孕产妇感染2 416例。定性系统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病例年龄0~18岁,男女比例1.2∶1,18.8%(80/425)有密...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101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采用Excel录入数据,SPSS 22.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1%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75.2%),咳嗽(70.3%),咳痰(42.6%),乏力/肌肉酸痛(24%)。89.1%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65.3%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68.3%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升高,51.5%患者空腹静脉血糖升高,54.5%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胸部CT典型表现为磨玻璃样病灶,77.2%患者...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缺乏对野生动物全链条的保护,立法理念上忽视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价值和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此外,还存在野生动物检疫缺失、执法体制不健全、监管力度有限等问题。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需要修订相关法律、加强野生动物检疫工作、改革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执法体制、构建和完善可食用野生动物白名单。
影视旅游,国外又称"电影引致旅游",影视旅游是指以影视作品作为引导的旅游形式。影视旅游营销,是营销学上的概念,主要是用营销的手段,将影视和旅游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