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寻找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急诊科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从患者就诊流程、人员管理、物资及环境管理、心理及科研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实施了患者入口通道、患者出口通道、医护人员专用通道的三通道管理,增加了发热诊断室、发热抢救室,设置了专职岗位,设立了护理人员应急库,对护理人员、工勤人员、护理学员均进行专业培训,设置了多个功能制小组,按防疫级别来分配防疫物资,对病区环境、医疗垃圾进行严密管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还成立了护理科研团队.结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防护物资得到了有效利用,就诊患者得到了科学诊治,各项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确诊的18例患者均得到妥善治疗,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未出现交叉感染病例.结论:科学、全面的护理管理,对提高就诊速度、降低交叉感染率、提升疫情救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编辑部成员结合自身医学背景通过邀约和发表疫情防控相关稿件、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和作者、参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的疫情防控工作发挥科技期刊宣传员的作用,并以医务人员的身份积极申请成为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助后备人员、为患者提供线上免费咨询服务、参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门诊值班和行政值班,同时自费购买防护装备赠送同行和患者……凡此种种,用以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中学术期刊编辑的社会责任和引导作用。
<正>2019年12月以来,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发生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该疾病是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发传染病,还可引起肠道、
介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药房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面的应急措施:普及COVID-19的相关知识、员工的健康管理、急诊调剂窗口的防护、配送药车的消毒、关爱员工的身心健康等。同时以患者为中心,做好药品的应急支持与供应,以便为其他医院药房提供参考。
本文针对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首先介绍了在全球的紧急事件中英文论文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介绍了四川大学主办的英文刊《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精准临床医学》)编辑部在疫情发生以后采用的快速组稿、审稿和发表的模式,以及后续对所发论文的宣传;最后文章总结了此次事件中编辑的一些心得体会。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发热、咳嗽10~+d"入院。患者于2020年1月3日出现乏力,无明显咳嗽咯痰,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图1),服用"感冒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1月6出现高热(最高39.9℃),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斑片影,胸膜下明显(图2a),同时逐渐出现干咳及呼吸困难。1月8日收入当地某三甲医院,考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糖皮质激素和无创呼吸机治
<正>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始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且病情在2020年1月份迅速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COVID-19孕产妇容易出现并发症,并进展为重症,基于目前的资料和其他类似病毒的知识与经验,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母胎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等组织或机构的专家于2020年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华西医院急诊转运感控管理经验,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确诊)患者转运流程,对运输员进行应急培训,落实分级防护措施及消毒隔离制度等,有效保障了转运的安全快捷,作好职业防护,避免员工职业暴露及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华西医院急诊转运感控管理经验,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确诊)患者转运流程,对运输员进行应急培训,落实分级防护措施及消毒隔离制度等,有效保障转运的安全快捷;作好职业防护,避免员工职业暴露及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综合运用药效学、临床药理学分析与评价1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该例患者的探索性药物使用合理,患者治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