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在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非常严重,临床医师如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与诊治的高强度、高压力环境下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病历书写是医疗质量控制管理部门急待思考的重要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取多种措施持续优化病历质量管理,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病历相关记录进行优化,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的支撑下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病历质量管理,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治疗期间医务人员病历书写质量与效率。
目的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免疫球蛋白(Ig)M和总抗体(即IgM/IgG)的检测,探讨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6例患者共计83份血清,其中32例为SARS-CoV-2核酸阳性患者(确诊组),44例为SARS-CoV-2核酸阴性患者(对照组)。确诊组中7例患者为两次时间点采集标本。采用GICA法检测SARS-CoV-2IgM和总抗体。结果 GICA法检测SARS-CoV-2IgM的灵敏度50.00%(16/32),特异度90.91%(40/44),符合率73.68%(56/76),阳性预测值80.00%(16/20)、阴性预测值71.43%(40/56);SARS-CoV-2总抗体检测的灵敏度68.75%(22/32)、特异度97.73%(43/44)、符合率85.53%(65/76)、阳性预测值95.65%(22/23)、阴性预测值81.13%(43/53)。GICA法检测SARS-CoV-2IgM和总抗体的特异度均大于90%,符合率均大于70%,满足临床需求。结论GICA法检测SARS-CoV-2IgM和总抗体,标本采集易标准化,报告时间快,灵敏度不高,但特异度较高,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19,COVID-19)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传染病。在一线临床医师的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D-二聚体显著升高,甚至出现猝死,而这类人群中中老年人占绝大部分。对此,关注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以及预测DVT形成的风险及DVT脱落后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风险非常重要。在老年人出现COVID-19后的防控和救治过程中,需评估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对他们中的高危者实施有效的预防,对突然出现氧合恶化、呼吸窘迫、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者需警惕PTE的发生,及时给予相应治疗。但目前在这方面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和推荐意见,因此,笔者根据现有文献对老年COVID-19患者VTE的危险因素、诊断和预防进行了总结。
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已有26个国家受到影响,截止2020年2月16日,确诊人数累计超过6.8万,世界各国纷纷开展相关研究并发表论文。本文拟及时梳理研究信息,辅助不同岗位工作者在实践或研究中的决策。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相关的中英文检索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中进行检索并补充相关专栏文献,对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进行分布描述并对各研究主题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最终纳入301篇文献,自1月中旬论文发表呈上升趋势,2月6日单日发表达50篇;发表相关论文最多的国家及地区分别是中国内地、美国、英国等;Lancet及其子刊发表文章数量最多,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Nature等期刊也纷纷发表相关论文。本文就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诊疗、基础研究、儿童孕妇、心理防护、疫情防控管理等研究方向对新冠肺炎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减少高危人群的暴露,同时帮助风险人群开展居家防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积极探索"在线监测及全流程随访模式",组建风险人群跟踪随访工作团队,制定标准化工作模式和流程,建立在线标准化随访信息登记表收集随访数据,并通过反复核查、反复督促来把控过程质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在线监测及全流程随访的华西模式在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推广此模式对各医疗机构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目的避免血液透析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生院内感染。方法采取一系列应急方案,包括评估血透室工作现状、调整人力资源、实施三级防控筛查和就诊路线,患者疫期应急管理、环境管控等措施。结果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共治疗患者4 076人次,未出现血透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结论加强三级防控筛查和一系列应急管理流程,可避免血液透析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生院内感染。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型综合医院紧急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隔离病房,要求做到分秒必争、隔离设施严密、功能到位、人员组建迅速,同时应注重护理人员的管理,增强凝聚力和协作精神,才能使我们进行有效快速的反应,也是顺利完成救治任务的重要保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传播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已迅速传播至全国和全球部分国家。疫情爆发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担负着主动监测、筛查和随访等大量复杂繁重的工作,服务人群广泛和服务场所不固定,一线医务人员面临职业暴露及感染的机率高于一般人群。为实现基层一线医务人员科学精准防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露感染,由四川省社区卫生协会发起并组织专家共计58名,系统检索国际国内最新文件规范及研究成果,并结合社区疫情防护经验和实际情况,经过3次专家意见征求最后达成共识,形成疫情下基层一线医务人员暴露风险分级及分级防护建议,从而减少或消除职业暴露风险。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抗疫科室备受关注。但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常诊疗需求的普通科室,做好院内感染预防、人员培训和物资管理同样也是护理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重点。为做好疫情下普通病房的护理管理,通过文献回顾,结合临床护理管理实践经验,本文从患者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日常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病室设施及物资管理和护理质量管理6个方面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下普通病房的护理管理策略,旨在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COVID-19)蔓延的严峻形势给胸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的收治及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保证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同时又有效杜绝疫情在外科科室的发生及蔓延,科室应结合具体情况从多个方面梳理相关内容。重新制订疫情期间择期手术患者入院收治流程、患者及家属COVID-19排查流程,完善疫情期间陪伴管理制度及疑似患者管理制度。对于拟开展择期手术的患者需医护合作严格排查COVID-19后方可安排手术。本文总结了我院胸外科疫情期间择期手术患者收治及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