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以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作为非定点收治单位,不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但在疫情期间基层医院检验科因日常临床诊疗工作需要开展一系列检验工作,按照目前国家相关文件规定该类实验室的日常防护为生物安全二级已经足够。但是,该层级检验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如何做到正确的生物安全防护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指导社区防控经验,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情况,从基层医院检验实验室的角度讨论疫情期间样本转运、样本检测及样本处置等问题,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工作人员提供合理可行的防控方法。
目的评价某驰援武汉医疗队感染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某定点医疗机构某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驰援该定点医疗机构的武汉医疗队通过风险识别寻找风险点,在线问卷工具评估队员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应对措施。结果通过梳理医疗队医务人员工作和生活流程,制定接触风险识别表。采用在线问卷评估队员风险,发现4名队员可能有接触风险。再次访谈4名队员,综合判断,排除4名队员暴露高风险并强化感染防控措施。经过14 d的观察,截至2月22日该医疗队队员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在疫情期间,开展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风险。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为病例的发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2020年1月至2月收治的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并对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重型40例,危重型10例。发病月份为2020年1月中下旬。患者主要来自于该院所在地比邻的武昌区等四个区域,其中90%具有家族性聚集发病特征。男女比例1∶1,平均年龄57. 6岁。平均住院17 d。临床表现以发热(100%)、咳嗽(90%)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多数表现为白细胞正常(占72%),淋巴细胞减少(30%),炎症因子升高(73. 9%)...
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以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作为非定点收治单位,不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但在疫情期间基层医院检验科因日常临床诊疗工作需要开展一系列检验工作,按照目前国家相关文件规定该实验室的日常防护为生物安全二级已经足够。但是,该层级检验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如何做到正确的生物安全防护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该文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指导社区防控经验,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情况,从基层医院检验实验室的角度讨论疫情期间样本转运、样本检测及样本处置等问题,以期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工作人员提供合理可行的防控方法。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迅速蔓延至全国。放射影像学为临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放射科如何在第一时间快速组建团队进行精准防控,科学、有序、安全、高效地开展放射检查和诊断工作,是支撑医院有效应对疫情的关键举措之一。该文总结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医院感染防控与学科建设等创新管理经验,供各级医疗机构放射科同行参考。
探讨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发热待查中的诊断应用价值。发热待查一直是临床诊治难点,本研究中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反复发热2+月,经涂片、5次外周血培养和1次骨髓培养、血清学和病理检查等常规病原微生物检测未发现病因。分别取淋巴结进行广谱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和取外周血进行mNGS检测;广谱PCR和mNGS检测结果均确定病原菌为马尔尼菲篮状菌。追加外周血培养(并延长培养时间)最终获得菌株,并行全基因组测序。mNGS与之比较,全基因组序列查见耐药...
新型冠状病毒,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它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ARS-CoV-2感染人数众多,传播性极强,病死率较高,亟需寻求安全高效的特异制剂用于病毒感染的防治。目前在烈性传染病防治中广泛应用的生物制品,在阻断SARS-CoV-2感染上同样极具潜力。本文根据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已有的防治策略及研发进展,对干扰素、恢复期血浆、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的应用经验和研发命运进行综述,为早日攻克COVID-19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中国口腔医学期刊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中的作用,研究口腔医学期刊在防控疫情中的行为和成效。【方法】结合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分析口腔医疗特点、口腔医学期刊分布及防疫刊文状态。【结果】口腔医学期刊对新冠疫情响应迅速,能及时引导广大口腔医学工作者,传播正确的关于新冠疫情防控的口腔诊疗意见与建议。【结论】中国口腔医学期刊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传播相关的口腔诊疗理念与研究进展,同时也促进口腔医学的学科发展。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 A/PR/8/34(H1N1)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促炎症因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DHA(即0、12.5、25、50和100μmol/L)作用BEAS-2B细胞24h,CCK8法检测DHA对BEAS-2B细胞活性的影响。IAV吸附BEAS-2B细胞1 h,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DHA(低、中、高浓度DHA,即12.5、25和5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成为波及全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儿童的口腔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治,对儿童的口腔与全身健康至关重要。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阻断病原经口腔的传播途径,家长应居家培养孩子保持手卫生,适当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引导、监督或帮助儿童养成有效刷牙、使用牙线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出现口腔疾病及急危重症情况。出现口腔非急症家长可协助儿童采取含漱等一些措施缓解症状,待疫情过后择期治疗;出现急性牙髓根尖周炎、牙外伤、口腔颌面部感染等口腔急症,家长和患儿应做好个人防护后及时到口腔诊疗机构就诊。在疫情期间儿童口腔急症的处理应按照目前国内外口腔感染预防和控制相关指南和文献,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