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大众的情绪状态、睡眠质量、生活习惯及疫情关注情况及原因。方法使用疫情期间睡眠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1046例受试者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对四个分量表数据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焦虑、抑郁情绪普遍存在,睡眠质量、生活习惯、抑郁情绪及焦虑情绪存在两两显著相关性(P <0. 01),多重回归分析提示疫情期间生活习惯可以正向预测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可以预测焦虑情绪及抑郁情绪。结论疫情期间个体应注意心理应激识别与防护,以提高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目的:对可能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19,COVID-19)的药物的现有证据进行文献检索与分析,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linical Trial.gov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官方网站,查找有关治疗COVID-19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最后按照研究药物类别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结果:有2项个案报道提示,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及阿比朵尔可能用于COVID-19的治疗;但1项小样本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提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及阿比朵尔的疗效尚不明确;体外研究结果提示,氯喹和达芦那韦具有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的活性;利巴韦林和干扰素治疗COVID-19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 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 V)治疗的间接证据。目前,已有多项评价上述药物治疗COVID-19的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正在进行中。结论:虽然目前COVID-19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尚无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是已有多项评价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的研究启动,将为COVID-19的治疗提供高质量的证据支持。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专门收治医院职工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制定针对性的防范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2月20日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暴露人员的个人情况、暴露部位、暴露原因进行分类汇总统计。结果 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2月20日该院共有上班人员301人,发生职业暴露9人次,暴露发生率为2.99%,其中锐器伤7人次(男性4人次,女性3人次);面屏掉落2人次(皆为男性)。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生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为锐器伤,可能与穿戴手套层数不当及情绪紧张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应该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但更应该避免过度防护,正确规范穿戴防护用品,调整心态对于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年伊始,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医院是此次疫情防控最关键的一道防线,也是发生交叉感染风险最大的地方,这场“战役”对全国的医疗单位和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面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四川省肿瘤医院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流程、构建感染控制体系、借鉴总结以往经验,科学、合理的分流患者前往医院就诊,达到防止人群聚集目的,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在确保安全就医前提下及时满足了急、危、重症和特殊患者的救治需求。该文总结了四川省肿瘤医院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所采取的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和管理经验,并与医院紧密合作的肿瘤专科医联体单位共享,同时也可供各级医疗同行参考。
2020年伊始,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且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医院是此次疫情防控最关键的一道防线,也是发生交叉感染风险最大的地方,这场"战役"对全国医疗单位和医务工作者均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川省肿瘤医院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流程、构建感染控制体系、借鉴总结以往经验,科学、合理分流患者前往医院就诊,达到防止人群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目的。在确保安全就医前提下及时满足了急、危、重症和特殊患者的救治需求。文章总结了四川省肿瘤医院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所采取的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和管理经验,并与医院紧密合作的肿瘤专科医联体单位共享,同时也可...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地区医用防护口罩曾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其中大量非医用类N95/KN95口罩以社会捐助的形式进入武汉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专科医院。本文通过对这类口罩有关标准和产品说明书的解读,分析这些口罩与医院防护口罩的各项性能异同点,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将通过验证的口罩在医用防护口罩紧缺时作为应急使用。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地区医用防护口罩曾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其中大量非医用类N95/KN95口罩以社会捐助的形式进入武汉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专科医院。文章通过对这类口罩有关标准和产品说明书的解读,分析这些口罩与医用防护口罩的各项性能异同点,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法进行验证,通过验证的口罩将在医用防护口罩紧缺时作为应急使用。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其往往伴随营养不良且多病共存,对病毒等病原体抵抗力较弱,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慢病等合并症患者的病死率则明显更高,且预后较差。因此,老年人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和重点防控人群,也占本次疫情危重症人群的绝大部分。为了有效切断2019-nCoV的传播途径、降低感染率,建议老年人群尽量避免外出。本文旨在指导居家老人在此特殊时期合理膳食,增强防控意识,提高防护能力,避免营养不良引起机体功能下降及造成不良健康后果。
本文依托2020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间共计6万条新浪微博博文与1.5万条微博热门评论,基于分布式爬虫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SnowNLP情感分析模型以及KMeans文本聚类算法,对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话题展开舆情分析,可视化地展现本次疫情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时空演化过程.在时间维度层面,通过文本聚类与情感分析,发现网民对于此次肺炎疫情的态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起伏不定的紧张焦虑期、缓慢攀升的团结振作期以及波动很小的自信平稳期,总体上呈现积极大于消极、正面大于负面的情绪状态.在空间维度层面,通过地理统计分析,发现疫情最严重地区网民评论人数最多,同时情感值也最低.
2019年底湖北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及国外100余国家和地区。截至2020年3月初,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八万例,导致三千多人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实验室检测,包括核酸检测,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为提高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实验室检验流程的规范化,并保障我省检验人员安全,四川省临床检验中心联合四川省质控中心、四川省医学会检验专委会,组织我省检验领域专家,制订新型冠状毒肺炎的相关实验室检验和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该共识内容包括适用范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安全原则,生物安全防护,标本的采集、转运、标接收和前处理,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