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了严格控制疫情扩散,避免交叉感染,该文对疫情期间牙周病患者出现的急症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家下发的口腔医疗机构诊疗指南,制订在疫情期间牙周病科接诊流程及牙周急症的护理措施,为牙周病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管理提供参考。
文章基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重点阐述疫情下增强医院后勤支持保障系统运维管理的方案设计、实施与评价,并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例,对增强医院后勤支持保障系统运维各环节的把控要点和实施经验进行分享。
2019年年底,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并迅速蔓延到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本文对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进行延伸解读,聚焦血液透析患者与新冠肺炎诊疗的相关问题。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上升期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后期心理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0年2月1—4日采用凯斯勒6项心理疾患量表(Kessler 6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6)通过网络一对一发送问卷的方法,对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医务人员发生严重心理疾病(serious mental illness,SMI)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问卷331份,有效问卷304份,回收有效率91.84%。其中筛查出有SMI(以下称SMI组)43例,占14.14%,无SMI(以下称无SMI组)261例,占85.86%。肺炎疫情期间情绪自我控制困难[OR=3.597,95%CI: (1.682,7.693)]、本人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OR=6.652,95%CI:(1.068,41.417)]、对媒体报道疫情相关信息关注度高[OR=9.882,95%CI:(2.535,38.531)]、近期频繁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梦[OR=3.879,95%CI:(1.999,7.525)]、每天关注疫情花费的时间多[OR=1.348,95%CI:(1.158,1.568)]是导致医务人员患严重心理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流行期间,筛查出医务人员发生SMI比例高于非疫情情况下的普通人群,肺炎疫情期间情绪自我控制困难、本人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媒体报道疫情相关信息关注度高、近期频繁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梦、每天关注疫情花费的时间多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S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上升期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后期心理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0年2月1—4日采用凯斯勒6项心理疾患量表(Kessler 6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6),通过网络一对一发送问卷的方法,对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医务人员发生严重心理疾病(serious mental illness,SMI)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问卷331份,有效问卷304份,回收有效率91.84%。其中筛查出有SMI(以下称SMI组)43例,占14.14%,无SMI(以下称无S...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感染患者相关防护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认知及其心理状况现状。方法:应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措施及知识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隔离病房的65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感染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结果:防护措施得分为(37.89±6.16)分,其中得分较高的条目包括咳嗽及喷嚏时捂住口鼻[(4.58±0.81)分]、避免接触呼吸道疾病患者[(4.57±0.92)分];得分较低的条目为回家时使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消毒身体暴露部位及衣物[(3.78±0.27)分]、开窗通气及使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居家用品[(3.85±1.22...
突发COVID-19公共疫情,我国实施了联防联控的防控措施,政府在对这场突发公共疫情的危机管理中虽然充分应用大数据以及时启动疫情防控机制、实现多元主体联防联控、有效监督官员执政行为和精准定位潜在感染人员,但仍存在对大数据技术的适应性不足、各部门间数据共享未成体系和数据安全及用户隐私未得到有力保障等问题。鉴此,应加强精通大数据技术的人才储备,进一步促进大数据在政府部门间开放共享,增强对核心数据和隐私信息的保护措施,以促进大数据技术在未来更好地服务于政府治理。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感染患者相关防护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认知及其心理状况现状。方法:应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措施及知识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隔离病房的65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感染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结果:防护措施得分为(37.89±6.16)分,其中得分较高的条目包括咳嗽及喷嚏时捂住口鼻[(4.58±0.81)分]、避免接触呼吸道疾病患者[(4.57±0.92)分];得分较低的条目为回家时使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消毒身体暴露部位及衣物[(3.78±0.27)分]、开窗通气及使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居家用品[(3.85±1.22)分]。知识得分为(15.72±2.82)分,其中得分较高的条目包括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1.00分)、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手段是早发现早隔离(1.00分);得分最低的条目包括母婴传播[(0.29±0.46)分]、血液传播[(0.20±0.40)分]及传染病类别[(0.35±0.48)分]。SCL-90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出现躯体化症状的患者有15人(23.1%),出现强迫症的患者有19人(29.2%),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的有15人(23.1%)。躯体化、焦虑、恐怖、神经病性及饮食睡眠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感染患者存在躯体化、焦虑、恐怖心理,睡眠存在一定障碍,医护人员应及时针对相关症状加以干预。另外,防护措施及相关知识得分说明,应加强患者外出后的正确消毒方法及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的相关宣教。
疫情防控须在法治轨道中展开,而目前据《传染病防治法》直接限制人身自由的防控措施,解决了依法行政的问题,却没有达到合理行政的理想效果;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对该防控措施的行政裁量权缺乏有效控制。鉴此,出路为:在司法上确立"判断过程性审查方式"、在立法中明确"公开说理"义务、设立专门疫情审查委员会解决行政争议。
目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手术室防控,减少和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方法逐步开展外科限期手术和择期手术。建立疫情管控组织架构,制定"定期""活期"两库储备方案,加强手术室物资管理。结果新冠疫情零扩散,手术患者、医务人员零感染。结论强化新冠肺炎疫情期手术室的防控细节,可增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