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论文
作者:张培; 陈晓双; 沈超; 费小凡; 宋毅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摘要:

目的为临床筛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药物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及各地COVID-19诊疗方案中收集并归纳出可能有效的西药和中药,分析其在疾病各阶段的使用。结果与结论治疗COVID-19可能有效的西药是靶向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激素药物,以及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药物等,可能有效的中药是抗病毒中药构成的中成药和中药方剂。

中国药业  第08期  29 卷  第46-48页;  2020-04-20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胡艳杰; 梁诗琪; 张星霞; 黄明君; 李卡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微生态制剂;循证医学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接受重症监护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肠道微生态紊乱,采取微生态平衡治疗,可补充微生态调节剂,减少细菌移位所导致的继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加强支持治疗,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目前虽肯定了益生菌制剂改善肠粘膜屏障的完整性、维持机体微生物群中平衡的意义,但具体的应用方案如益生菌种类、剂量、使用方案等因素需进一步明确。本研究通过循证医学方法,总结现有肺炎相关的微生态制剂应用证据,形成针对COVI...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第04期  12 卷  第411-414页;  2020-04-20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李克寒; 刘瑶; 谢蟪旭; 王了; 张凌琳; 罗恩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在线教学;教学模式
摘要: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高校延期开学。教育部要求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大范围网络在线教学,面临诸多的挑战,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网络线上教学模式为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线上教学模式开展原则进行探讨,为实施稳定、有序、高效的线上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卷  第1-3页;  2020-04-16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李克寒; 刘瑶; 谢蟪旭; 王了; 张凌琳; 罗恩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在线教学;教学模式
摘要: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高校延期开学。教育部要求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在此背景下开展大范围网络在线教学,面临诸多的挑战,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网络线上教学模式为例,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线上教学模式开展原则进行探讨,为实施稳定、有序、高效的线上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第03期  34 卷  第264-266页;  2020-04-16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李琛; 彭喆鑫; 叶子青; 石柯灿; 王夏莹; 杨蔚波; 王淼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公共事业发展部;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远程医学;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发展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国家级大型综合医院,根据既往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地震救援中积累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经验,迅速建立起远程医学疫情防控六大工作机制,搭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专用网络,组建专家团队开展远程多学科诊疗模式会诊、远程联合查房、远程在线培训,为四川省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及省外远程联盟单位在辅助病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提供远程医学服务支持。

华西医学  第04期  35 卷  第373-376页;  2020-04-16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王永; 刘大凤; 刘亚玲; 兰丽娟; 包蕾; 罗川; 李睿; 高凤娇; 何银生; 赵本南; 袁晓艳; 陈萍; 程德云
作者单位: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关键词: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免疫;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49例COVID-19患者依据临床分型分为非重危组(轻型及普通型)、重危组(重型及危重型),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分段(分为<29岁、30-59岁及>60岁三亚组)、接触史、发热(体温≥38.5℃、<38.5℃及无发热)、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①49例患者中42例(85.71%)有COVID-19患者接触史;49例患者中男25例,女24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段:<29岁、30~59岁及>60岁非重危组分别为7例(21.88%)、18例(56.25%)、7例(21.88%),重危组分别为0...

四川医学  第04期  41 卷  第333-338页;  2020-04-15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肖妤; 任利荣; 伏绍宏; 蒋学华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管理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关键词: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突发传染病;防控措施;BSL;疫苗产业;疫情防控;几点建议;
摘要:

<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全国上下一时间谈"毒"色变,一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硝烟的战役迅速展开。四川省委、省政府紧急部署开展疫情防控,及时启动四川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有力有序推进六项重点工作。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防控就是责任。为进一步完善

巴蜀史志  第02期   卷  第122-125页;  2020-04-15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王雪; 袁怀红; 杨玉洁; 曾英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血液透析中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血透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
摘要:

目的 了解血透护士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特质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二者间的相关性,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血透护士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2月对成都市6所医院的129名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和特质应对方式调查。结果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血透护士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为(21.04 ± 7.72)分,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透护士是否有隔离(t =4.126,P<0.05)、所在医院是否有支援(t =-2.649,P<0.05)是影响血透护士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的得分为(24.59 ± 4.87)分,低于国内常模(t = -11.517, P<0.001);消极应对的得分为(32.48 ± 5.62)分,高于国内常模(t =20.965,P<0.001)。血透护士面对新型冠状病毒HAMA得分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中的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292,P<0.001);HAMA得分与TCSQ中的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473,P<0.001)。结论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血透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特质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对于突发疫情,应该重视血透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手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使其更好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

成都医学院学报   卷  第1-7页;  2020-04-15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王雪; 袁怀红; 杨玉洁; 曾英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血液透析中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血透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
摘要:

目的 了解血透护士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特质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二者间的相关性,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血透护士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2月对成都市6所医院的129名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和特质应对方式调查。结果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血透护士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为(21.04 ± 7.72)分,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透护士是否有隔离(t =4.126,P<0.05)、所在医院是否有支援(t =-2.649,P<0.05)是影响血透护士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的得分为(24.59 ± 4.87)分,低于国内常模(t = -11.517...

成都医学院学报  第03期   卷  第1-7页;  2020-04-15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张茂一; 王洪树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风险社会;中国与南亚;命运共同体;复合治理
摘要:

随着全球化带来的相互依赖加深,中国与南亚共处于世界风险社会之中。彼此都受到由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引发的诸多共有性社会风险的挑战。这些多样性的社会风险具有内在的复杂性、跨域的关联性、跨国的传播性,在多重构成中复合性趋势日益增强,威胁着中国与南亚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在固有观念、旧有机制和权力博弈等因素的制约下,传统意义上开展的社会风险治理合作是一种简单的协作式治理,难以真正取得治理效能。面对世界风险社会的特点,中国与南亚需要共同整合多元治理力量,从传统的简单协作式治理转变为复合治理,这有赖于治理结构转型、认知观念塑造及国际机制改革。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第02期   卷  第90-117+160-161页;  2020-04-15
来源:CNK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