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规培护士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时期的焦虑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成都市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102名规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规培护士焦虑人数为47名(46%),其焦虑评分为(39.72±9.87)分,大于中国常模(29.78±0.4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培一年级护士焦虑得分(40.78±11.08)高于规培二年级护士(38.74±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依次为(46.27±9.28)分、(16.08±3.39)分、(14.83±3.38)分、(...
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口腔专科医院内的传播,避免医源性感染,该文从护理人员角度出发,着重结合口腔黏膜病科专科特色,探讨疫情形势下口腔黏膜病科诊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提出预检分诊、设置专职感染防控护士、强化培训、完善工作细则、身心指导等防控策略,突出口腔黏膜病科密切相关的防控关键点,以确保口腔黏膜病科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期望为完善疫情形势下口腔黏膜病科的护理工作、提高应对处理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
总结我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管理经验,为普通病区病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提供参考。通过院内感染防控规范化培训,落实各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其中包括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病区及物体表面消毒、严格患者及家属管理、工作人员熟悉应急处理流程。科室常态化管理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患者和其家属8 d,工作人员和其他患者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病区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实现院内感染率为零。
新型冠状病毒由于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及传染性较强,且口腔医院诊疗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不易散去,因此非急诊的口腔门诊全部停诊,进行择期治疗。该文总结了在疫情期间利用信息化为患儿提供口腔健康的优质护理管理策略,为口腔科护理工作形式的多样性提供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强,传播方式以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为主。目前该疾病的防控形势严峻,诊治难度大。为了更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阻止其在医院内传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感染性疾病中心传染科设置了隔离病房,制定了隔离病房的工作规范。该文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隔离病房的具体设置、诊疗规范、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分享了隔离病房的工作经验,旨在为其他医院有效阻止疫情在医院机构内的传播、遏制疾病的蔓延扩散提供借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强,传播方式以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为主。目前该疾病的防控形势严峻,诊治难度大。为了更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阻止其在医院内传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感染性疾病中心传染科设置了隔离病房,制定了隔离病房的工作规范。该文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隔离病房的具体设置、诊疗规范、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分享了隔离病房的工作经验,旨在为其他医院有效阻止疫情在医院机构内的传播、遏制疾病的蔓延扩散提供借鉴。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6日-2月5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20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及治疗转归。结果 20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4~84岁,平均(57.4±16.5)岁;13例(65.0%)患者有1种或多种并存疾病,包括高血压(9例)、糖尿病(6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等。11例患者(55.0%)有武汉居住或旅行史,4例患者(20.0%)有湖北省非武汉地区居住史,3例患者(15.0%)有确诊患者接触史,2例患者无上述流行病学史但均有非疫区旅游史。患者以发热(100.0%)、咳嗽(100.0%)、气促(75.0%)及乏力(65.0)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病后第3~10天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明显升高,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自然杀伤细胞(CD56+)计数明显下降。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双肺感染病灶广泛,进展迅速。16例(80.0%)采用经鼻高流量吸氧[其中6例(30.0%)经鼻高流量吸氧病情无改善后转为无创呼吸机支持呼吸],3例(15.0%)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5.0%)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截至2020年4月8日,死亡3例,余17例均已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21.4 d。3例死亡患者均为老年并合并心脏病、肺病等基础疾病。结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部分患者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有利于改善预后。
在抗击疫情、维持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需要得到关注,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及调适。该文结合护理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总结出心理调适及干预的具体办法,期望帮助护理人员客观评估个人心理健康状况,通过科学地调适心理,达到管理不良情绪的目的,最终正确面对疫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助力疫情防控攻坚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降低产前诊断中心的孕妇、家属及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产前诊断中心分别从医疗工作人员管理、孕妇及家属管理、环境管理与医疗物资管理等4个方面制订应急管理与防护策略并予以实施,以期为抗疫一线的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其传播途径主要有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也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口腔修复专业的特殊性,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医、护、患之间进行传播和流行,防止在对口腔修复治疗患者特别是无症状潜伏期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时产生的气溶胶导致疫情扩散,该文总结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口腔修复治疗的防控措施,包括建立三级预检分诊流程、医护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的学习和考核、患者术前准备和就诊管理、修复治疗过程中的防护要点、术后的处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