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 Medline,Ovid 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以及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3月10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探讨利巴韦林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初筛文献392篇,筛选后最终纳入利巴韦林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文献99篇,其中关于流行性感冒37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 9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8篇、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先后对中国及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困境。本质来看,是由于重大流行疾病爆发导致世界各国封锁边境、限制人员流动造成全球需求萎缩和供应链中断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在当前疫情全球大流行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叉融合背景下,任何一国无法靠"单打独斗"遏制住疫情并重拾经济增长。为有效控制疫情,化解全球经济衰退风险,需要世界各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惯有"傲慢与偏见",通过加强信息沟通、经验互享、携手合作,尽最大努力巩固全球化成果,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才能共同应对此次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当前,中国采取的严格防控疫情、稳定经济秩...
重大疫情后及时推进全面复工复产,是保障国计民生、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疫后全面推进复工复产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必须依法有序、平稳渐进推进复工复产。应遵循中央确定的全国复工复产的总基调和时间线,继续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分类错峰推进各地各行业依法有序复工复产,多方合力助推企业复苏以摆脱暂时困境,重视解决就业问题和劳资问题避免企业内部空耗,努力实现落实防控措施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学习活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迅速在全国蔓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明确了在相对封闭环境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COVID-19的可能。口腔诊疗操作中可产生大量气溶胶,是交叉感染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本文根据现有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分析并总结口腔诊疗中应注意的防控措施,为口腔诊疗工作的安全开展提供参考。
味觉异常是一种以味觉异常变化为特征的疾病,易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营养不良,严重时甚至影响其身心健康,使其生活质量降低。味觉异常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的致病因素较繁杂,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方式。该类患者大多选择先于口腔科就诊。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下的味觉异常的定义、分类、病因、检查方法、治疗方式、预后,以及常见的伴发于其他疾病的味觉异常,为口腔临床医生对于该类患者的诊疗提供备选方案。
医护人员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因佩戴N95口罩等防护用品引起的压力性损伤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器械相关颜面部压力性损伤及防护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护医务人员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提供参考。
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口腔专科医院内的传播,避免医源性感染,该文从护理人员角度出发,着重结合口腔黏膜病科专科特色,探讨疫情形势下口腔黏膜病科诊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提出预检分诊、设置专职感染防控护士、强化培训、完善工作细则、身心指导等防控策略,突出口腔黏膜病科密切相关的防控关键点,以确保口腔黏膜病科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期望为完善疫情形势下口腔黏膜病科的护理工作、提高应对处理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强,传播方式以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为主。目前该疾病的防控形势严峻,诊治难度大。为了更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阻止其在医院内传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感染性疾病中心传染科设置了隔离病房,制定了隔离病房的工作规范。该文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隔离病房的具体设置、诊疗规范、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分享了隔离病房的工作经验,旨在为其他医院有效阻止疫情在医院机构内的传播、遏制疾病的蔓延扩散提供借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强,传播方式以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为主。目前该疾病的防控形势严峻,诊治难度大。为了更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阻止其在医院内传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感染性疾病中心传染科设置了隔离病房,制定了隔离病房的工作规范。该文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隔离病房的具体设置、诊疗规范、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分享了隔离病房的工作经验,旨在为其他医院有效阻止疫情在医院机构内的传播、遏制疾病的蔓延扩散提供借鉴。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6日-2月5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20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及治疗转归。结果 20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4~84岁,平均(57.4±16.5)岁;13例(65.0%)患者有1种或多种并存疾病,包括高血压(9例)、糖尿病(6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等。11例患者(55.0%)有武汉居住或旅行史,4例患者(20.0%)有湖北省非武汉地区居住史,3例患者(15.0%)有确诊患者接触史,2例患者无上述流行病学史但均有非疫区旅游史。患者以发热(100.0%)、咳嗽(100.0%)、气促(75.0%)及乏力(65.0)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病后第3~10天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明显升高,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自然杀伤细胞(CD56+)计数明显下降。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双肺感染病灶广泛,进展迅速。16例(80.0%)采用经鼻高流量吸氧[其中6例(30.0%)经鼻高流量吸氧病情无改善后转为无创呼吸机支持呼吸],3例(15.0%)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5.0%)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截至2020年4月8日,死亡3例,余17例均已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21.4 d。3例死亡患者均为老年并合并心脏病、肺病等基础疾病。结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部分患者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有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