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论文
作者:沈雨柔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框架理论;新冠肺炎;新华社;三联生活周刊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闻媒体扮演着沟通信息、坚定信心、监督建议、安稳人心等多方面的角色,报道框架的选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受众对于疫情的认知。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了新华社与三联生活周刊两家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探究其报道分别使用了什么框架,探究两者的框架运用有何不同之处。

新闻论坛  第04期  34 卷  第83-86页;  2020-08-25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卿平; 曾锐; 金泓宇; 万学红; 沈彬; 程南生; 张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教务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办公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办公室;
关键词:医学教育模式;困难;改革方向
摘要:

在"健康中国"战略及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背景下,医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紧跟医学技术、医疗理念发展的速度,医学教育需要进行突破性改革,医学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整体重构。本文在前期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教育为例,总结了现代医学教育转型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并探讨医学教育改革未来的方向。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第08期  20 卷  第878-882页;  2020-08-25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刘雨薇; 龚仁蓉; 许瑞华; 李远霞; 李卡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外科;
关键词:发热;体温测量;体温计;非接触红外温度计;皮肤温度;头颈部温度;腋温
摘要: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用不同体温计测量体温值的差异,为临床体温测量部位和工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同期对照设计,以手持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前额、颞部、颈部正中、颈部外侧、眼内侧角、耳垂后、耳道7个体表位置温度,分别间隔距离1.5cm、5.0cm进行测量,同时以水银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作为参照。结果共纳入患者76例。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得7个部位的体温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隔1.5cm组与间隔5.0cm组,均P<0.01),耳道温度最高,前额温度最低。非发热患者前额、颞部体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发热患者前额、颞部、颈部体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学杂志  第16期  35 卷  第59-62页;  2020-08-25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杨帆; 袁永庆; 刘宗鑫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新冠肺炎;高等学校;疫情防控
摘要:

高等学校疫情防控是国家联防联控机制中的重要一环,防控效果关乎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基于SRAS和H1N1防控经验,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进一步加强校园防控制度建设,推进学生动态信息库管理,创新人文关怀服务模式。这些防控措施不仅为现阶段抗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更是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的有益实践。

卫生职业教育  第17期  38 卷  第14-15页;  2020-08-25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陈意; 刘诚信; 陈晓莉; 刘露; 叶磊; 刘恒志; 陈雪峰; 姚舜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大学灾难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韧性;社会支持;CD-RISC量表;SSRS量表
摘要:

目的评估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四川省援鄂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四川省援鄂一线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包括婚姻状况、职业、是否有小孩、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是否有过灾害或疫情救援经历或培训演练、认为自己感染风险的高低等,使用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估医务人员的心理韧性和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心理支持的程度,以及对支持的利用情况。运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

现代预防医学  第16期  47 卷  第2933-2938+2952页;  2020-08-25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黄学东; 肖玉玲; 李冬冬; 谢轶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微生物;全自动微生物流水线;生物安全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以来,医院实验室成为检测疑似或确诊患者各类标本的重要场所。确诊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可能存在高载量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生物安全风险较高,故对医院实验室检测流程提出挑战。该文比较了临床微生物传统检测流程和全自动微生物流水线的微生物前处理、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对病原微生物传统手工检测流程在此次疫情下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阐述,同时探讨了全自动微生物流水线在疫情中的生物安全保障作用及困境,旨在为未来全自动微生物流水线的推广提供一定依据。

华西医学  第08期  35 卷  第901-904页;  2020-08-24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李双磊; 赖巍; 杜中涛; 马新华; 申华; 冯泽坤; 卢俊宇; 熊瑶瑶; 吴扬; 张智健; 任崇雷; 肖苍松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成人心脏危重症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体外膜氧合;机械通气;危重症
摘要:

目的探讨对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IMV)或体外膜氧合(ECMO)干预的疗效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150例实验室确诊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接受IMV治疗患者(IMV组)和接受无创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和无辅助通气治疗患者(非IMV组)的临床转归,同时将IMV患者分为ECMO组和非ECMO组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OVID-19危重症患者入ICU后行IMV治疗、ECMO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 IMV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IMV组(69.7%vs. 8.2%,P<0.001...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第04期  18 卷  第197-202页;  2020-08-20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李万江; 文雨婷; 李真林; 帅桃; 廖凯; 羊丹; 潘雪琳; 余建群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能谱;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图像质量
摘要: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7日~2月20日确诊为COVID-19的15例患者胸部能谱CT影像学资料,共发现53处磨玻璃样病灶(磨玻璃结节组),23处实性病灶(实性结节组)。使用患者能谱CT的原始数据分别重建混合能量图像、最佳单能量图像和水基图像,在三种图像同一位置以相同大小(ROI)测量病灶的CT值(水基图测量水值)、相邻正常肺组织的CT值和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三种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分。结果磨玻璃样病变与实性病变在混合能量、最佳单能量和水基图上SD值、SNR和CNR差...

西部医学  第08期  32 卷  第1093-1097页;  2020-08-20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王永; 刘大凤; 刘亚玲; 程德云
作者单位: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类型;淋巴细胞亚群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选择2020年1月16日-3月3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9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三组,以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间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COVID-19患者CD3~+、CD3~+CD4~+、CD3~+CD8~+、LY、CD19~+、CD56~+、CD3~+CD4~+%、CD3~+CD8~+%、LY%、CD19~+%及CD4~+/CD8~+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CD3~+、CD3~+CD4~+、CD3~+CD...

热带医学杂志  第08期  20 卷  第1025-1028页;  2020-08-20
来源:CNKI: 期刊
作者:雷玉鹏; 李熙鸿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关键词:发热;超高热;超高热危象;儿童
摘要:

超高热(hyperpyrexia)通常是指机体体温&gt;41 ℃。超高热危象(hyperpyrexia crisis)是指超高热同时伴有惊厥、抽搐、昏迷、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儿生命,需要急诊立即处理的急危重症。儿科急诊科医师应高度重视超高热患儿的临床评估,及时降低患儿体温,防止超高热危象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超高热危象的定义、常见病因、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临床评估及治疗。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第08期  27 卷  第561-566页;  2020-08-20
来源:CNK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