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的气节
作者:栾保俊
出版年:2010
摘要:讲气节,弘扬正气,坚持正义,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讲“善养吾浩然之气”而著称于世;我国历史上志士仁人所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充满着高昂激越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正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近代中国,曾经长期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欺凌,我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许多爱国志士和各族人民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我们党在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夺取人民革命胜利的伟大斗争中,作出了最大的牺牲和贡献,涌现了一大批充满浩然正气的革命先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者的正气,使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振兴中华的强大力量。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白色恐怖和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崇高革命气节,集中体现在敌人和压力面前不屈的品质,体现在为实现我们党的理想和宗旨而英勇奋斗,不惜献身革命事业。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1927年4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入狱后,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对敌人的各种引诱严辞拒绝。他在《狱中自述》中严正宣告:“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于再兴民族之事业。”4月28日,反动军阀秘密绞杀了李大钊等21名革命者。李大钊坚定从容地第一个走上绞刑架,并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演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在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真可谓“大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人民柴市节,浩气贯长虹”。 瞿秋白生前长期担任党的各项重要领导工作,一生胸怀坦荡,忠于祖国和人民,1935年6月在长汀英勇就义,年仅36岁,留下了雄文四卷《瞿秋白文集》。1950年底,毛泽东为“文集”所写的题词中说:“瞿秋白同志死去十五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岁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是中华民族爱国志士的光辉典范。1934年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长征,方志敏奉命率抗日先遣队向皖南进军。次年1月在风雪中与敌军苦战被俘后,他以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高大形象,挫败了国民党对他的“游街示众”;以革命者“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决不丢”的誓言,粉碎了敌人以升官发财对他的百般利诱。方志敏在狱中写的《清贫》一文中说:革命者为着劳苦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可以忍受一切。“清贫,洁白的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可爱的中国》、《狱中日记》等著作中,充分体现了方志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憎分明,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操和英雄气概。 夏明翰也是我们党早期杰出领导人。他于1921年参加革命,与毛泽东一起组织农民和武装农民,1928年在汉口被国民党逮捕,第二天就被害。临死前,他写下了千古绝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我们的先烈们就是抱着这样的理想而面对敌人的刀枪,宁死不屈! 还有被囚于重庆歌乐山“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中受苦受难、坚持不屈斗争而牺牲的先驱们。这里有臭名昭著的渣滓洞、白公馆。所谓渣滓洞,原来是个煤窑,因为煤中的矸石太多而得名。所谓白公馆,是原军阀白驹的公馆而得名。这里被国民党改为监押共产党政治要人的地方。杨虎城、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江竹筠(江姐)、陈然等同志,都先后在这里英勇就义。这个地方我曾去访问过,在行刑室里,有130多种刑具,有电刑、火刑、灌辣椒水、鞭打(钢鞭和皮鞭)、“老虎凳”、钉竹签、夹筷子、踩杠子、“吊鸭儿浮水”等等。敌人为了防止革命者逃跑,专门打了加重的脚镣,最重的达60斤。他们把革命者杀害以后,集体埋在坑里,有的多达64人。就是在这样残酷的环境里,我们的革命先驱们,仍然坚持斗争,而且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下面我抄一些先烈们的诗句,从诗中可以看出他们的革命精神。 在一间牢房的墙壁上,现在用玻璃嵌着一位名叫古承铄烈士的诗:“我宣誓——爱那些穷苦的、流浪的、无家可归的、衣单被薄的人民;恨那些贪馋的、骄横的、压榨人民的、杀戮真理的强盗……” 杨虎城被害的地方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会客室,现辟为纪念馆,留有杨将军的两首诗,其中一首写道:“大陆沉沉睡已久,群兽无忌环球走。骨髅垒垒高太华,红潮澎湃掩斗牛。” 白公馆墙壁上遗留着许晓轩同志《吊许建业烈士》的诗:“噩耗传来人禁宫,悲伤切齿众心同。文山大节垂青史,叶挺孤忠有古风。十次苦刑犹骂贼,从容就义气如虹。临危慷慨高歌日,争睹英雄万巷空。” 黎又霖烈士也留下了诗句:“卖国殃民恨独夫,一椎不中未全输。锒铛频向窗间望,几时红军到古渝。革命何须问死生,将身许国倍光荣。今朝我辈成仁去,顷刻黄泉又结盟。” 诗以言志,诗乃心声。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先烈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不顾身,在敌人残酷折磨下,大义凛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种革命的气节,可敬,可贵,可学,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在战争年月里,还有一批年轻的战士和英模,他们在共产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思想熏陶下,具有崇高的革命觉悟和气节,成为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的英雄。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一大批革命先烈,他们都为了革命胜利,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刘胡兰英勇就义时只有16岁,在敌人面前临危不屈,死在敌人的铡刀下面,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的先烈,才有新中国的成立,亿万人民得幸福。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崇高革命气节,在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过程中,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期刊名:大江南北
期号:第3期
数据来源: 地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