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再度走红的内在机缘
作者:宝宝
关键词:“红色经典”;“红色”;“革命”;艺术性;历史感;历史文本;革命样板戏;视觉冲击力;《黄河大合唱》;世纪末
出版年:2000
摘要:20世纪的中国音乐,可谓浩如烟海,绚丽多姿。其中一些作品曾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生动的艺术语言,使人百听不厌、留连忘返、乐而不疲。尽管20世纪已行将结束,但这些作品仍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它们被称作中国音乐的百年经典。这些经典中,还有这样一批作品,如歌剧《江姐》、《红珊瑚》、《洪湖赤卫队》、大合唱《长征组歌一红军不怕远征难》、《黄河大合唱》、管弦乐《红旗颂》及“文革”时期包括舞剧《红色娘子军》、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内的八部“革命样板戏”,它们似乎总与“革命”一词分不开,因而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红色经典”。 为什么将这些作品称为“红色经典”呢?道理非常简单,因为“红色”象征着“革命”,在一定意义上说,“红色”已成了“革命”的代名词。你瞧,“红旗”、“红军”、“红小鬼”、“红色苏维埃”、“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乃至柬埔寨的“红色高棉”,这些具有特定意义的“红色”不正是“革命”的代名词吗?还有旅美作曲家谭盾的《乐队剧场Ⅲ:红色:为声像装置、摇滚乐队及交响乐队而作》(1995),作为一部“献给伟大的60年代”的作品,之所以叫作“红色”,也就在于其内容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法国的“五月...
期刊名: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期号:第2期
页码:4月5日
数据来源:
地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