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哭叛徒的吊客”
作者:王重旭
关键词:《红岩》;志高;江姐;布哈林;袁崇焕;渐行渐远;崇祯皇帝;宁锦大捷;崇祯帝;反叛精神
出版年:2010
摘要:最早接触“叛徒”一词是因为两部电影:一部是苏联的《列宁在十月》,一个叫布哈林的叛徒出卖了列宁;再一个就是中国的《红岩》,一个叫甫志高的叛徒出卖了江姐。在中国,叛徒是最令人愤恨的,古往今来,凡叛徒便不会有好下场。 读《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不免惊诧。鲁迅先生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他说的应该是民族的劣根性。“少有失败的英雄”,因为“胜者王侯败者寇”嘛;“见胜兆则纷纷聚集”,因为“识时务者为俊杰”嘛;“见败兆则纷纷逃亡”,因为“墙倒众人推”嘛。但是,那个“敢抚哭叛徒的吊客”当作何解?莫不是鲁迅先生站到叛徒的立场上,把“敢抚哭叛徒的吊客”也当成民族英雄了? 看来,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一下叛徒的涵义了。 我们常常以为,所谓的叛徒就是从一个阵营投奔到另一个阵营中去的人,或者那些背叛祖国和背叛革命的人。不过,我倒觉得,鲁迅这里所说的“叛徒”,应该是离经叛道的“叛徒”,是封建礼教的“叛徒”,是敢于叛逆的“叛徒”,是一种有反叛精神的“叛徒”,甚至是思想上的“叛徒”,主义上的“叛徒”(当年德国的考茨基和俄国的普列汉诺夫都曾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叛徒)。
期刊名:杂文选刊(上半月)
期号:第3期
页码:8月9日
数据来源: 地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