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1966年中国歌剧女性形象的人性遮蔽
作者:熊琰
关键词:中国歌剧; 女性形象; 人性遮蔽; 生命理解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硕士
导师:田晓宝梁劲
摘要:本文论述了1957-1966年中国歌剧女性形象的人性遮蔽。\r\n 中国歌剧发展的历史短暂而清晰,虽然只历经80多年,却经受过多次社会变革和运动洗涤,这八十年的作品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人类在接受新的艺术形式面前人性特色的集中体现。20世纪的57至66年代所产生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歌剧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期,诸如《洪湖赤卫队》、《柯山红日》、《红霞》、《红珊瑚》、《江姐》等作品至今仍广为传唱。它们曲调优美、主题形象鲜明,其成功在歌剧发展史上无庸质疑。这些成功的女性形象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她们都是坚强、充满正义感、不为儿女情长的光辉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人物是特殊时代、特殊文化背景下的产物,社会需要她们,社会大众女性需要从社会过渡期中解脱出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份子。因此,她们在文艺作品中被塑造成典型形象,并担任了一些社会功能,这样她们的人性特征才格外醒目。\r\n 现代社会中,随着“人本论”思想的进步,人们积极主动研究自我的本质、思想、情感。特别是在和平年代,人们更注重人的本性体现,不仅是在现实社会中,文艺作品里的艺术人物也弥漫着人性气息。相比之下,五、六十年代期间中国歌剧塑造的女性形象人性特征上显得尤为突出,她们比一般的女人更勇敢,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更理想化,她们通常从事男人所作的工作,忍受男人都无法忍受的肉体和精神的折磨。在特殊的社会形势下,涌现这样的女英雄无可厚非,她们表现出来的勇敢和革命气节也不令人怀疑,但是她们表现出来的人性特征却与常人所理解的女性形象有所不同。
日期:2007-1-1
语种: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