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江姐》和《党的女儿》音乐风格之比较
作者:靖冬超
关键词:中国歌剧; 《江姐》; 《党的女儿》; 歌剧音乐; 音乐风格
出版社: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硕士
导师:李燕
摘要:迄今为止,中国歌剧已经走过了近九十年的路程。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萌芽到中叶的繁荣,从文革时期的沉寂到八九十年代的复苏,中国歌剧的道路走的异常艰辛,广大的歌剧工作者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劳动为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n 由于歌剧这种艺术形式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所以早期的中国歌剧,在到底是原封不动保持西方歌剧的风格还是走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道路上有着相当大的分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新歌剧座谈会议上提出,中国歌剧不应该把目光仅仅局限在地方戏曲之上,应该明白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西方外来音乐文化融合的重要性,给中国歌剧充分的发展空间。思想的解放使得很多优秀作品大量涌现,形成了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代表作就是本文中将会探讨到的歌剧《江姐》(阎肃编剧,羊鸣、金砂、姜春阳作曲),是根据长篇小说《红岩》改编而成,这是一部在继承新歌剧《白毛女》的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对音乐加以丰富发展的歌剧。之后的十年动乱无论是对祖国、社会还是人民的生活都造成了极其不好的影响,更给中国文化事业包括歌剧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的歌剧事业有所起色。这一时期的中国歌剧作品,非常注重作品在题材、风格、体裁、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方面的表现,例如改编自鲁迅同名小说的歌剧《伤逝》(王泉等编剧,施光南作曲)和根据曹禺同名话剧改编而来的歌剧《原野》(万方词,金湘曲)。1991年上演的歌剧《党的女儿》(阎肃编剧,王祖皆作曲)根据六十年代的同名电影剧本改编而来,选用了革命历史题材,也是这个时期歌剧创作的经典作品之一,它的音乐戏剧结构和对人物心理描写的深刻性、角色设置的独特性以及对音乐语言、音乐写作手法的高度借鉴融合性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n 《江姐》和《党的女儿》是不同时期相同题材的歌剧作品,本文运用比较分析、实例论证、文献资料分析和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来对这两部歌剧的音乐风格进行分析和比较。笔者将本文总体结构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主体部分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对两部歌剧故事情节的比较;第二章是对两部歌剧核心人物艺术形象塑造的比较;第三章是对两部歌剧音乐创作的比较;第四章简单论述两部歌剧的美学精神。通过在故事情节、人物艺术形象塑造和音乐创造上对这两部歌剧进行分析与比较,笔者深深感到:中国歌剧事业要想有所建树,必须要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创作路线,必须要与时代的发展相吻合。《江姐》和《党的女儿》这两部歌剧,都是在吸取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要素的基础之上创作的,并且都获得了成功,因此中国歌剧的创作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道路是明智的选择。这两部歌剧将革命传统与当代社会所提倡的奉献精神和祖国的命运连接起来,寻找到了传统精神与当代精神的契合点,使“江姐”和“田玉梅”等革命者的艺术形象有了更多的现代意味,符合现代社会的精神需求。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随着时代的进步,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歌剧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要走向世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将创作的重心放在中国传统音乐素材的基础之上,结合西方音乐文化中的有利部分,运用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音乐素养,将文学作品和音乐语言完满的结合,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歌剧作品,为中国歌剧作品的宝库增光添彩,并且使中国歌剧真正走上世界歌剧舞台。
日期:2010-1-1
语种: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