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的跨文本研究
作者:董雪
关键词:红岩;跨文本;叙事策略;修辞与符号
出版社: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硕士
导师:李茂民
摘要:小说《红岩》出版于1961年12月,在政治/文学一体化的时期,以纪实性与传奇性结合的艺术化方式,通过江姐、许云峰等人物的英雄事迹传递出崇高的革命精神,为新中国的社会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持。此后,创作者对《红岩》的改编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使得以小说《红岩》为蓝本的电影、电视剧、戏剧、话剧、歌剧以及绘画等改编作品层出不穷。这反映出社会无论怎样变迁,对“红岩精神”的呼唤与需求不减。但由于每部《红岩》改编作品生产的社会、时代语境不同,呈现出的作品也就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品中的“红岩精神”也不断被赋予新的精神内涵。本文将各文本放在其生产的文化语境中加以审视,通过比较组成各文本的内部要素,寻找其中的流变规律,并且从新的视角出发,以图发现隐藏在文本及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文化逻辑,探寻文本改编的价值意义。绪论。首先针对小说《红岩》衍生出的多种文本之间的相同与差异,提出《红岩》的跨文本研究的基本问题。然后对《红岩》已有的相关研究作综述,并论述采用的文化诗学等研究方法。第一章《红岩》主题的变迁:首先,分析从小说《红岩》到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再到不同时期的三版电视剧发生的主题层面的变化。小说在集体组织创作下改写个人叙事,历史本真上升到崇高化的英雄主义主题呈现出为政治服务的姿态;电影力图突破单纯的崇高化叙事,以现实主义的革命精神凝聚社会精神力量;三版电视剧逐步呈现出从回归人性到重视女性话语抒写的英雄主义,展现出时代的主题特征。其次,各文本虽然同为英雄主义的主题,但这主题因时代变迁被赋以不同的精神内核,论文简要总结了不同时代的主题对文化层面、对社会现实的价值意义。第二章《红岩》不同文本的人物塑造:文本的主题需要人物的承载,不同文本中的人物随时代的变迁呈现出鲜明时代的特征,因而比对各文本中人物的形象有助于更深刻地揭示文本的主题内涵。革命英雄因时代主题成为承载小说中精神内核的主体,同时,为更加凸显革命主体的精神本质,小说塑造了服务于革命主体的反面人物。因此,本章选取了英雄人物江姐、刘思扬与反面人物特务头子、甫志高,探寻其在不同文本中的形象承接与差异以及其中的原因。小说中,革命英雄通过反面人物的施压、衬托被赋以更高的使命,实现精神价值,从而完成自己的主体地位,呈现出高大全的时代特征;作为革命英雄对立面的反面人物呈现出单一的丑陋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革命主体、反面人物都在大众话语与国家主流话语的力量交锋中逐步走向人性化、复杂化、多元化。第三章《红岩》...
语种:chi
页码:112
数据来源: 地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