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中的隐性知识分子话语
作者:储一鹏
关键词:红色经典;知识分子形象;隐性;知识分子话语
出版社:厦门大学
学位:硕士
导师:王宇
摘要:众所周知,“十七年”中知识分子处于受压抑的状态。执政阶层不能完全信任知识分子,一直强调对知识分子进行“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面对残酷的政治威权的压力,在公开场合也表现出“顺从”和“迎合”。这一切当然都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但是,文学作品中关于知识分子的表述又存在着与主流政治文化规范“差异”和“偏离”之处,我们不妨将这种差异和偏离看作是一种隐性的知识分子话语。历史情景总是非常复杂的,常常存在着一些时代主潮所无法彻底覆盖的角落,发现、命名、理解这些“异质性”的角落,还原历史的复数性、复杂性、暖昧性,正是本论文写作的宗旨。 本文从分析具体文本中的知识分子话语入手,试图探宄“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话语的多样存在状态,指出“十七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未必都是被压抑的形象,而是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暧昧性和复杂性。论文的主要结构与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对论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如“知识分子”、“隐性知识分子话语”、“红色经典”等进行界定和阐释,论证本文论域设置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其次,简要说明论文的研究背景,介绍论文选题和研究动机。再次,对涉及本论题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相应介绍,并评述其中可以超越之处。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指出论文可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部分为正文,由三章组成。 第一章,通过简要梳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经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十七年”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在得出党重视知识分子问题的结论的同时,指出中共对知识分子的定位由“团结”渐趋向“教育”、“改造”。此外,本章还重点分析了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并将其概括为两个方面:当毛泽东以社会经济地位为标准,将知识分子划为劳动者的范畴时,“尊重”和“团结”知识分子便成为他主导性的知识分子观。反之,当毛泽东以世界观为标准,将知识分子划为资产阶级的范畴时,“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便成为他主导性的知识分子观。前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占主导地位,后者在“十七年”时期占主导地位。从而确定了“十七年”政治\文化生活领域知识分子的主导性生存语境: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遭到忽视和贬低,被视为“教育”和“改造”的对象,整体上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第二章,梳理文艺界领导人(郭沫若、周扬、丁玲)的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谈话和公开讲演,以及相关作家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谈,分析主流政治话语对知识分子定位以及...
语种:chi
页码:76
数据来源: 地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