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歌剧女性形象塑造之唱腔演进探析
作者:边疆
关键词:民族歌剧;借鉴;女性艺术形象;唱腔设计
出版社:内蒙古大学
学位:硕士
导师:孙德俊
摘要:歌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戏剧、文学、音乐、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是民族文化和其它文学艺术融会贯通的产物。中国当代民族歌剧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从上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初步萌芽阶段到二十一世纪,经历了一个探索、发展、繁荣的过程。建国后,表现不同题材的《红珊瑚》、《江姐》、《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一系列民族歌剧作品,将中国民族歌剧推向一个双峰异彩的发展态势。这些不同题材的民族歌剧中,不乏展现各类女性形象的经典唱段,而歌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唱段中女性唱腔变化演进的过程。笔者选取这三部民族歌剧,对其中主要女性人物的经典唱段进行纵向分析,以此来看女性形象塑造唱腔演进的巨大变化。选题不仅对歌剧中女性唱腔的变化演进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其它一切艺术形式也有一个启示的作用,即: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被创新,多次改编,但是自身民族性的元素在创作的过程中无法丢失,否则将会影响作品本身的持久生命力。论文基于对中国当代民族歌剧研究现状的文献梳理,从中国当代民族歌剧女性艺术形象的唱腔设计、唱腔发展特征和唱腔演进的变化角度进行阐述。其中歌剧《红珊瑚》中,对主要人物“珊妹”的唱段进行选择性阐述;五版歌剧《江姐》,主要选取第二版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2007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选取杨母、金环、银环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同以上两部歌剧进行比较,以音乐的本体分析作为切入点,以音乐社会学角度分析作为论文创新点,多角度的对三部歌剧进行比较,从而呈现女性形象塑造的唱腔变化演进过程。中国的民族歌剧对西洋歌剧的吸收借鉴是社会发展、创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大众的需求等因素决定的。中西合璧的发展是有益于歌剧艺术进步的,但过度的对西洋歌剧程式化借鉴,会使歌剧的民族性减弱,不易于大众所接受和传播。《红珊瑚》、《江姐》、《野火春风斗古城》三部歌剧都是民族歌剧的代表,并且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时代,但是她们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在变化演进的过程中,中国当代歌剧女性民族化的唱腔元素不可缺失,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道路上,也必须要考虑受众群体,考虑群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大众群体对民族歌剧中革命体裁的热爱,也印证了对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欢迎。
语种:chi
页码:49
数据来源: 地址1